軟體專業+教育意義,我認為是完美結合 — 專訪前 Mozilla 主管、現任均一軟體 leader 先祐

當初為什麼會加入均一?

從新竹科學園區到離開 Mozilla,我一直在思考,在哪一種組織工作會讓我覺得有意義?我的第一個念頭是非營利組織,因為「價值與理念」會是它的優先選擇。

接著我思考要投入什麼議題,在多年以後,仍然會讓我覺得「自己做了人生最有意義的事情」,我認為是「教育」。而且均一做的是全台灣的中小學教育,是一直會被需求的。

所以我想,自己過去的軟體專業,加上這個教育的意義,會是完美結合。

那為什麼我覺得「意義」很重要呢?因為「意義」讓我很踏實,長遠來看,感覺自己走在一條很踏實的路上。當我年老回顧的時候,我會感謝當初的我,做了一件很正確的選擇。

 

加入均一之後,與先前想像的有何不同?

首先在均一,你做的東西上線了,你知道它是被全台灣這麼多的老師與學生在使用,這是很即時、很實際的回饋,使用者馬上可以感受到。

另外我剛進來的時候,看到了組織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沒有一個好的制衡機制,導致做出一些短視或個人喜好的決策。不過後來有加入一些比較資深、專業的夥伴,改善了這樣的狀況,決策步調更穩健、思考也更全面。

再來是加入之後,比我當初想像得還累(笑)。從我家到均一辦公室通勤要 50 分鐘,剛加入的時候早出晚歸,我媽還問說「非營利組織怎麼那麼累?」本來想說可能是我剛來不熟悉,但後來還覺得也是滿累的,而這讓我想要從根本上優化均一軟體開發的流程與團隊文化,提高開發效率。若能從體質優化,會是長遠影響。

看著均一在各個面向,持續從根本上往更好的方向前進,我大部分的日子都是被自己的熱情叫起床,帶著興奮的心情進辦公室的。

均一軟體團隊有怎麼樣的文化?

平等、透明、持續優化、適性發展。

先說平等,跟我過去待過的組織比起來,均一軟體團隊非常歡迎每個人的想法,做決策的時候比較是尋求「集體智慧」,非全部共識決、也非全部主管決定,而是一起讓團隊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再來是透明,每個人的工作都有在 issue 紀錄,除了溝通效率提升、知識可以累積,透明還可以提升彼此的信任。

另外,均一也很有意識地讓軟體流程落實與優化。均一的 code review 很扎實,不會因為急著上線就跳過 code review,大家會有意識一定要 review,確保 code 的品質。

CI/CD 流程也做的不錯,越做越健全,好處是讓工程師寫出來的 code 的集體智慧能不斷優化與累積,工作效率更加提昇。

均一軟體團隊的工作日常與特色為何?

均一的軟體團隊很扎實地在跑 Scrum,每一個 sprint 會有 planning 決定要做什麼事情,每天有 daily 15 mins,工作日常則用 slack 進行溝通。

每週有一次比較大的 daily,大約一小時,可以有較深入的討論,每一個 sprint 結束後,則有 Retrospective meeting,團隊成員一起回顧哪些做得好的,哪些可以更好,讓我們在前面的基礎上持續優化。

有關軟體實作的事情,會在 GitLab 上開 issue,讓所有事情都可被追蹤,增加整個團隊的透明度,減少溝通成本。

在學習與交流上,我們每 2 到 4 週會有技術分享,夥伴彼此交流技術與學習;每週五中午則有軟體團隊的 quality time,工程師之間可以一起吃飯、分享一些比較生活或內心的事情。

最後,每兩週會有一次 1 on 1,由軟體主管與工程師一對一對談,了解夥伴的工作情況、feedback,以及其他需要協助的地方。

加入均一之後,自己最大的挑戰與學習?

我剛加入均一的時候,發現大家的 coding style 不一致也不夠嚴謹。我當初試著想要推行,但如果團隊沒有從根本觀念改變,就沒辦法真的推行成功。後來我們有 coding style 檢查機制(自動化),讓均一後來的 code 有往好的方向發展。

另外,剛開始我也會覺得很多知識都在人身上,例如解 bug 沒有開 issue,如果遇到相同的 bug 就要從頭來一次,或是需要去問有經驗的夥伴,但當他離開這些知識就沒了,這樣經驗沒有辦法累積。所以我開始讓 bug 透明,讓知識可以累積。

加入均一不久後,我接了 Scrum master ,開始學習 Scrum,我覺得是很棒的學習。(延伸閱讀:軟體組如何善用 Scrum 打造健康的工作文化?)

Scrum master 其中一個核心精神是僕人式領導,跟我自己過去的領導經驗很相符,強調教練角色與原則的重要,這是我很認同的。因為這個角色,讓我有機會把自己的特質在這個角色上有很好的發揮。

最後是紀律,剛進來覺得均一比較沒有紀律,像 daily 是想到才 daily。我覺得紀律很關鍵,才能讓團隊的力量穩定聚焦。

我們隨時可以檢視這個紀律是否可以調整,但如果大家都同意了,我們應該要確實落實,像現在,我們每天都一定會 daily,這是一種承諾,我會希望大家守住這個原則,這樣團隊才會有穩定的力量。

均一軟體夥伴的未來發展性?

因為均一有非常複雜的 code base,加上軟體團隊不大,所以你可以看到全面的系統,有前端、後端、雲端等,只要夠積極,都可以去了解與接觸。

而在一些大公司,你往往只能接觸到某些專精的領域、且長時間都固定在一個領域。在均一,工程師比較有機會看到全面性的架構與系統。

另外,我認為在均一的工程師,因為學習到有品質的軟體開發流程(大概介於園區與外商公司之間,以台灣來說,算是不錯的。)可以把這樣的經驗帶到不同的組織。

均一會以頂尖外商公司的標準為目標,因為均一有複雜的 code base,所以需要很好的軟體文化與流程,讓我們在有限的資源之下,發揮最大的效益。

身為均一軟體團隊的 leader,我的理想是每一位軟體工程師,都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與熱情,且同時也 align 公司的目標,讓這兩者 align 最大化。

 

均一資深前端工程師、軟體工程師招募中!

如果你期待打造高效能的軟體文化和流程,讓技術帶來實質的教育影響力,我們正在招募軟體工程師,馬上到招募頁面,了解職位詳情!

 

 

作者|吳致寧(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組織發展組組長)
編輯|許晴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實習生)

 

Related Posts

增加面試機會,自我推薦信這樣寫

求職者在寄送履歷時通常都會隨信附上一篇「自我推薦信」,就像簡短的自我介紹,這封信的作用主要是讓招募公司打開你的履歷前可以先快速的認識你。 但 JECHO 觀察下來,求職者往往對這一部分不以為意,若使用傳統的求職平台,寄出履歷前會直接顯示填寫區塊,也有自動套入的系統範本可做參考,可若是透過其他管道時,大量求職者便對此毫無頭緒,今天就來告訴大家,關於自我推薦信的部分,到底應該怎麼描述。 ......

PM 有幾種?產品經理 / 專案經理、計畫經理的不同

產品經理 (Product Manager)、專案經理 (Project Manager)、計畫經理(Program Manager) 簡稱都叫 PM,但工作內容卻相差甚遠。很多人在選擇以 PM 為職涯發展時,也分辨不出兩者職位的差異,以工作內容來說,是有些落差的,今天 JECHO 以 PM 為主,分別介紹它們的不同。 ......

工作能力 v.s 工作態度,哪一個重要

每個人對於職涯想必都希望是正向成長,除了要學到更多,也希望爬得更高。從剛踏入職場或是­­­轉換跑道之際,一路累積經驗,成就自己的職涯。面對毫無經驗的自己至今的成長改變,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在職場生活中,究竟是能力重要,還是工作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