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CHO x 均一教育平台】用數位翻轉教育,打破你對學習的想像

「線上課程」也許大家都有聽過,但真的使用過的人有多少?雖然說因為這陣子疫情的關係,使用者增加,但你有想過可以透過這模式改變台灣的教學型態嗎?

均一教育平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開設了許多課程,提供孩子們一個隨時都能學習的環境,JECHO 與均一做了一個簡單的文字訪談,邀請想加入均一或對均一還不認識的讀者,一起好好地認識一番。

 

Q:想請問公司的成立時間?最初為何決定往「教育」這產業發展?

均一教育平台於 2012 年,由時任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的方新舟先生,帶領台灣一批關心教育的年輕團隊創立。

方新舟先生出身美國矽谷科技業,退休後專注社會公義,先創立誠致教育基金會,關心新住民議題,在過程中有感貧富不均、城鄉差距,認為唯有教育才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因而積極向全球最大的數位學習平台美國可汗學院(Khan academy) 爭取授權,在 2012 年 10 月正式上線「均一教育平台」。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則在 2018 年正式由現在的執行團隊接手,在財務、工作內容上獨立運作。

 

Q: 公司成立初期有遇到什麼狀況及困難嗎?

均一在 2012 年,引進可汗學院的程式碼到台灣,期盼透過中文化與在地化,讓台灣的孩子、尤其是偏鄉的孩子能擁有免費、優質的學習資源,用教育改變自己的出身。

2012 後半至 2013 年,均一專注在可汗學院內容的中文化,希望能立即提供台灣教育系統使用。執行過程中發現,沒有在地脈絡以及與課綱連結的內容,並無法有效使用,且軟體功能的使用邏輯亦需要在地化。因此 2014 年開始,均一開始製作在地內容以及軟體升級,讓「均一教育平台」真正成為台灣教育現場的助力。
2018 年我們接著發現,若只有在地化的內容與軟體功能,只能推動少部分已經有在嘗試翻轉教育(主動性較高、心態較開放)的熱血老師,其餘近九成的老師由於本身教學習慣與數位教學落差過大,如果沒有配搭漸進式的教師增能培訓與支持機制,很難真正且持續地把均一融入,帶動孩子學習的改變。

於是 2018-2019 年,我們開始研發並測試將數位融入均一的教學法,並配搭教師社群「教師 PA」的建立。有別於過去只給老師一根釣竿,我們設計了釣竿在不同班級情境的使用教學,以及建立長期的老師支持機制,協助老師更容易將均一融入日常的教學情境中。

至 2019 年底,「均一教育平台」累積了14,466 部學習影片、59,279 練習題,配搭與學校合作的研習推廣,累積註冊使用者達 1,776,595 人, 其中老師超過 10
萬人1。每週活躍使用者(WAU, Weekly Active User)在 2019 年最大值達 72,946 2人。

圖片出自:均一教育教育平台


過去五年,我們知道「改變教師的思維與行為模式」是我們影響教育改變的關鍵,但在過去兩年,我們也才更加清楚,要從「教學的角度」而非「工具的角度」出發,才能夠有效改變。「老師」是帶動國中小孩子轉變的關鍵,一位老師思維與行為模式的改變,能改變數十位孩子的學習旅程。均一要改變的不是老師教學的本質,而是透過「均一教育平台」這個科技工具,慢慢改變教學現場的風景:大幅減少老師例行工作3的負擔、更快速且精準地診斷孩子的學習需要,如此,老師能更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適性學習,並且更有時間與心力陪伴與關心到每一位孩子,讓教學不只教書,更是成人,回到教育真正的核心本質。

同時,配搭科技與軟體的技術,以及現場師資培訓等方式,均一能協助老師與家長角色進化,透過數據分析即時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省時省力地「因材施教」,讓老師把時間花在更需要的孩子身上,或教孩子那些更重要的、課本上沒寫的素養知識、品格教育等,落實個人化學習。

均一相信,沒有學不會的孩子,而是需要更合適的教育方式;我們也相信,教育最終將從個人延伸到群體,一個人人都是終身學習者的社會,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也成就社會更好的未來。

 

Q:公司是否有使用到較特別的技術?

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時常需要理解專業科目的知識,以至於知道當一題不會的時候,可能會是哪些原因,並且即時提供相關知識教材。均一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建立大量題目及影片之間的關係,將這些教材標上適當的標籤,所以在學生學習出現掙扎時,立刻跳出建議影片馬上供觀看,而看完時也可以立刻接著挑戰剛才碰到的困難,有效提升掙扎學生下一題的答對率 10% 以上。

為了真正落實「個人化學習」,均一應用最新的 AI 與機器學習技術,期許自己成為孩子的智慧助教,給予適當的引導,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均一教育平台上學的會,並且學習「如何學習」。

隨著使用者增加,平台上累積了大量學生的學習路徑資料,透過這些資料搭配知識脈絡,讓我們能透過 AI 與機器學習,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弱點與強項。孩子在均一教育平台上可以設定想要學習的目標,而均一 AI 則根據孩子的程度,規劃給最適合孩子的學習內容,最後讓孩子可以成功達成學習的目標。

因為均一教育平台透過以上技術創造個人化學習的路徑,老師便能有更多時間分配給更需要協助的孩子,或花更多時間教授軟性或素養類型的知識。讓教育真正從工廠模式轉移至「個人化教學」,讓所有孩子都有機會發出屬於自己耀眼的光芒。

 

Q:遇到新專案時會如何進行規劃與執行?主管決定亦或者團隊討論而定?

均一相信,人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因此我們致力於打造誠實透明、心胸開放、積極投入的組織核心價值觀,並鼓勵夥伴重視團隊與共贏精神。

在每一次的新專案中,主管會承擔審核、建議的角色,而如何執行、如何分工,都會透過激盪與討論進行,在過程中追求意義感與實質影響力。

如同均一資深軟體工程師 Gene 的看法:「在均一是只要你願意,團隊很願意讓你知道這個需求是怎麼開出來的,你就有機會接觸到整個軟體開發的脈絡。在開發的時候就不會只侷限於老闆或 PM 給你的指令,而是更專注於為什麼要開發這個東西,實作起來更有意義感。」

 

Q:是否有案例可以分享或同學回饋?

我們近期曾收到來自高雄女中的同學來訊:「均一團隊你們好,我是一名重考生,兩個月內靠著看你們的影片溫習,在學測取到了我心中理想的成績。謝謝均一,讓我可以讀自己想讀的東西!」這位同學也大方在我們的共同備課平台 Shareclass 中上傳她自製的精美筆記,希望與均一一起協助更多孩子學習自己想學的東西。

長期與我們深度合作、在屏東課中學習扶助(即補救教學)計畫中擔任「均一老師」的淯溱,在當上老師之初,就以「激起孩子的學習動機」為目標,設計多元的學習體驗、針對孩子學習步調不同,進行差異化教學,她發現:「這些小孩到後來都很有自信。他們覺得自己的成績真的都有進步,不會得越來越少,也知道課程怎麼連貫。若遇到課程不會,要去前面找什麼單元,然後循序漸進的補起來。」

最後,近期採訪了均一教育平台使用者時,發現幼教專業的凱琳,因為深信均一個人話教育的理念,更因此展開她的第二事業,提供親子共讀加諮詢模式,陪伴家長展開與孩子共學的第一哩路,收益也全數捐給非營利組織:「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適合於 A 的,不見得適合 B,這個時候需要有人跟家長分享,你的這個方法可能哪地方需要稍微轉個彎,那個技巧才會在你的孩子身上發揮效果。」

 

Q:除了想翻轉學習模式,會希望可以改善什麼學習模式嗎?

均一的願景是:「讓每一位孩子都有機會成為終身學習者。」而我們的使命則是:「提供所有孩子可規模化的個人化教育,並培養他的自學習慣。」

因此,均一期待未來的教育是,每個學生都能用自己最合適的步調,學習最適合自己的內容。教育從傳統的「工廠模式教學」,慢慢走到針對班級學生進度分群的「差異化教學」,直到未來自學環境中出現的「個人化教學」,在這樣自由度的轉換中,學習者的自主性越發提升,學生才能更加反思並理解自己為何而學。

我們深知教育環境不斷改變,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時俱進,不斷因應老師與學生的需求來優化平台的功能。像是 108 課綱中強調的核心素養,透過持續優化平台上的影片和習題,除了增加互動機制在習題中,也讓影片內容更扣合生活問題,讓孩子能夠將學科知識類推應用到生活中。

 

Q:貴公司的工作氣氛、若要成為貴公司的一分子必須具備哪些特質呢?

均一期待打造、落實具有成長思維的組織文化,相信透過文化落地,團隊夥伴都能透過終身學習,成就自己也成就社會。

因此,我們期待未來的工作夥伴追求成長與影響力,並與我們擁抱同樣的組織核心價值觀:誠實透明、謙卑同理、開放的心胸與好奇心、為成果負責、積極投入,能夠有智慧地勇敢,重視團隊合作與共贏精神。

 

Q:未來展望及發展目標?

從 2012 走到 2019,均一從原本只專注製作給孩子的學習內容,走到專注協助教師將均一融入教學課堂,再開始進入政府體制,與教育最直接的關係人面對面。教育創新需要由下而上的力量,但教育的大規模轉變,更需要由上而下的力量,均一在這七年,持續以快速執行與修正的態度,並持續以 1-2 年為一週期的頻率,進行策略方向嘗試與修正。

圖片出自:均一教育教育平台


這七年的學習,均一綜合理解出以下 model:

圖片出自:均一教育教育平台


如圖示,孩子、教師與政府會由下而上,也會由上而下交互影響,過去均一著重在由下而上影響孩子與教師,2019 年透過與新北、台北的合作,首次嘗試由上而下、從體制切入,影響現場的教師與孩子,雖然過程並不容易,但仍取得階段性的成果,並體悟到如果敲動政府齒輪,能帶動現場更具規模與永續性的改變。

2020 年,均一將持續專注在新北師培以及北市內容的合作,擴大槓桿資源的規模與影響範圍,重點目標是找到能夠成功從上而下推動三個齒輪自轉的模型(model),有效切入政府體制,並在 2021-2022 將這樣的模型複製到台灣其他縣市。

 

想一起加入均一教育平台的團隊嗎?快快點選連結,投遞履歷~

Related Posts

不只是設計師的專利,善用設計思考做好職涯規劃

設計思考不再只限於產品開發上,《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一書提到運用設計思考思維能夠幫助人們快速預覽未來可能的工作和環境,協助做出更好的選擇。「以人為中心點思考問題解決辦法」是設計思考的根本,不只聚焦產品本身,而是延伸的影響,想要了解如何善用設計思考為職涯規劃?今天就由 JECHO 逐一介紹。 ......

該出國工作嗎?四個問題釐清優劣勢,並擬訂求職計畫

踏入國際企業、外商公司為自己增加跨國經驗是很聰明的第一步,不少企業也表示,有機會與總部團隊溝通、甚至外派至他國分公司。做足了萬全準備後,接下來你該思考的是,你是否具備下列特質、個性,讓自己更適合海外的工作機會?準備好要出發至海外求職的人才,JECHO 也建議,事先擬訂求職計畫,以確保求職過程不慌不忙。 ......

跨領域轉職前的評估

在一份工作上有了三五年資歷,你可能就會開始找尋新的工作機會,那麼在同一類型的職位、產業上駐足多年,想轉換跑道也是可以理解的,當你在職涯裡逐步成長,通常也在思考是否有不同的機會嘗試不同的角色。但轉換工作都有一定的風險了,更何況跨領域的轉換跑道,當你面對跨領域轉職時該注意什麼呢?JECHO 為你分析以下四點,希望能協助更多求職者在未來的路上不再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