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跨領域」轉職成功率,履歷這樣寫

有多少人從事和過去所學相關科系的行業,又有多少人在工作後的 5 年、10 年仍繼續在同一產業上繼續前進呢?跨領域轉職乍聽之下可能有些令人害怕,但當你從事和過去所學無關的職位、亦或者與過去經驗完全沒有關聯性的工作,其實就是跨領域轉職的第一步了。

大部分人都是在不同經歷中找出自己喜歡做的事,因此在累積一定年資後,都有意願嘗試不同跑道,甚至演變成每份工作關聯性都不大,在轉職時可能都會替自己捏幾把冷汗,擔心自己經歷太跳痛,履歷會不好看。的確,企業找尋合適人才必定會瀏覽個人相關經歷,即便過去都曾告訴自己年輕時可以多看、多嘗試,但有些產業沒有一定年資,就是缺乏說服力,看到這裡,是不是又替自己捏了把冷汗,擔心跨領域轉職對自己的影響?

 

但受到產業轉型、科技日新月異,再加上近來「斜槓」盛行,擁有跨領域的人才備受歡迎,除了實務經驗豐富,具備不同角度論事觀點,更能觀察出一個人是否勇於跨出舒適圈,並能夠快速適應環境,時時精進自己。因此在描述上該如何讓跨領域經驗成為加分項?

 

基本上,撰寫履歷不二法門都差不多,即便是跨領域求職細節也是雷同,包括職缺關鍵字、技術分類,簡單來說都是針對職缺及自我能力說明,並說服招募企業你的能力。看起來都一樣的情況下,該如何凸顯你的特質,就是最重要的事了。

  • 背景不同,因此更需要足夠的說服力

若是沒有相關經驗則更需要提供足夠的資訊給招募企業,因此需要更多量化指標,顯現數據以做說明,此時也可以自我分析,如何將過去所學的結合至未來工作,表現出與他人的差異性,當作加分項。

  • 找出關聯性,並更深入描述

細看職缺內容,可能會發現不少職缺的軟實力有些關聯性,除了硬實力 (技術、專業) 部分,善用軟實力的經歷優勢。舉例來說,當想從一位工程師轉為 PM,可能會擔心沒有整合專案經驗,但你可能有專案執行與維護、團隊溝通經驗可以應用,在撰寫這些經驗時就可以進一步思考,此過程與未來想從事的職務是否有更多關聯性、哪些軟實力是未來必備但現在已有不少經驗,而延伸發想加以描述。

  • 強化動機,引發對方興趣

面對跨領域轉職或擁有不同經驗的求職者,企業不免擔心你的「穩定性、專業度」,因此轉職動機就顯得格外重要了,一定要以最真誠的描述說明為什麼選擇這份工作,或表明經過自己多次分析,察覺到此產業目前優勢,而現在我的能力可以帶給企業不同面向的成長等等,顯現即便尚未踏入這產業,也願意花時間了解、學習相關知識。當然也可以強調自己的「可塑性」,願意學習新知識、新事物替自己加分。

 

學會包裝每份工作經驗,不論經歷長短,這些經驗都不會是白費,重點是學到什麼、未來工作可以怎麼應用,在跨領域轉職前的第一步總是令人害怕,但想增進多元能力、宏觀視野的話,就必須跳脫舒適圈,不論你是否已經有跨領域轉職經驗,或正準備進行,希望這篇文章能協助讓大家履歷更有頭緒。

 

若有轉職需求,歡迎透過 JECHO 投遞您的履歷,讓 JECHO 陪您一起找工作!

Related Posts

管理職 VS. 技術職,你怎麼選?

JECHO上有許多人選從事技術方面的職位,而在有了幾年的工作經驗之後,多數人都會面臨到一個職涯上的選擇:要轉往管理職發展,還是繼續在技術職位上鑽研?這兩者沒有孰是孰非,卻是職涯上需要慎重考量的,就讓 JECHO 來為眾多人選好好比較一番兩者的差別吧! ......
面試解釋空窗期

面試時如何解釋空窗期?3 個關鍵讓回答更具說服力

履歷中若有空窗期,在面試時通常會被提出來討論。而面試官關心的,其實不是你「為什麼這段時間沒有工作」,而是你「如何度過這段時間」以及「現在是否準備好重新投入職場」。 若能在面試解釋空窗期時,能夠用清楚、積極的方式說明,不僅能降低雇主的疑慮,還能讓這段經歷成為你的加分項目。 ......
LinkedIn Networking

如何在LinkedIn上培養有意義的人脈連結

LinkedIn人脈可能幫你找到下一個夢幻工作,或讓你接觸到潛在客戶。不過,有幾百個甚至幾千個 LinkedIn連結未必對你的職涯有幫助,反而專注於一些有意義的連結比擁有大量無用的連接要好得多。 ......